胃下垂中成药:
陈映山加味陈夏六君丸http://item.taobao.com/item.htm?id=9945506789&
陈映山二十八味和胃大健中丸http://item.taobao.com/item.htm?id=17297256639&
胃下垂是指人在站立时,胃的位置偏低,胃的下缘垂坠于盆腔,胃小弯弧线的 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(约在肚脐水平线上)以下。 胃下垂多见子体型瘦长、体质虚弱、腹壁松驰、腹肌薄弱者。产生的原由,主要 是由于悬吊、固定胃位置的肌肉和韧带松驰无力以及腹部压力下降,使胃整个位置 降低、胃蠕动减弱。妇女产后,腹压突然下降,或瘦长体型、慢性消耗性疾病,以 及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卧床少动的人,容易患此病。 轻度胃下垂患者一般无不适感觉,下垂明显者常见腹都不适、饱胀重坠感,每于 餐后、站立或劳累后症状加重,伴有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嗳气、消化不良、便秘等现 象。胃下垂严重时,可同时伴有肝、肾、结肠等内脏下垂的现象。 诊断胃下垂最好的方法是X线钡餐造影,可显示无张力型胃:胃体呈垂直状,蠕 动无力,胃内滞留液较多,胃小弯弧线最低点在髂嵴连线以下;超声波检查可见胃 的下缘下移入盆腔(小腹部位),胃电图描记检查可见胃电波幅值无论在餐前还是 在餐后都低予正常。 胃下垂的治疗,要以功能锻炼和饮食调节为主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,着重对腹肌 进行锻炼,没有体育器械者,可采取仰卧起坐的简便方法,每日做三至五次,做累 为止。饮食要少食多餐,选择易消化而富于营养的食物,餐后应卧床休息45分钟至 1小时,以减轻胃的负担;减少站立时间,避免过度劳累。腹胀、恶心明显者,可 服用调中消疳丸以促进胃蠕动、增加胃的张力;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者,服用健脾和中丸以助消化。 胃下垂在中医属于虚证,脾气虚衰是根本的原因。治疗以扶脾健胃为主,辅以 体育锻炼和饮食调养。中医治疗如下: a. 由于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、过度劳累等引起脾气虚衰,中气下陷,治疗 以健脾和中丸健脾升提。 b. 若脾胃不和,升降失常,导致气机不畅,表现为胃脘胀满、嗳气后舒适, 属脾虚气滞型,以健脾和中丸及加味陈夏六君丸健脾理气和胃,每天3次,每次 各3克。 c. 脾气虚不能正常运化水湿,湿聚为饮,水饮停留胃脘,可见胃脘痞胀、感觉 胃中有水液晃荡、肠鸣作响,治以调中消疳丸健脾化饮。 胃下垂是怎么回事? 健康人的胃相对固定在上腹腔,当人站立时,胃的最低点不能超过脐下二横指 (指胃小弯)。所谓胃下垂,就是胃在站立时明显下移,甚至从上腹移至下腹。由 于胃的下垂,病人都有胃部不适的感觉,吃点饭就感到胃部饱胀,所以不敢多吃, 饭后走路快一点就感到肚子疼。有的胃下垂病人,还合并有其他脏器如肾、肝、 脾、横结肠下垂,称之为全内脏下垂。引起胃下垂的原因主要和体质有关,身体 虚弱,腹壁脂肪薄,肌张力减弱,脏器韧带松弛,易发生胃下垂,且女性多于男 性。这种病变易诊断。因胃移到下腹部,所以吃过饭下腹膨隆,上腹部胃区下 陷,并且可以看到主动脉搏动,用手摸及更加明显。最可靠的方法是钡餐造影, 如果胃小弯低于两侧髂嵴连线,就可以诊断为胃下垂。此病西医尚无较好的治疗 方法,用胃托系于腹部,可缓解临床症状。中医在这方面相对西医有很多优势, 如中药、推拿、针灸,可视病情轻重而确定方法。中医将胃下垂分为中气下陷型、 脾胃阴虚型、脾肾阳虚型等。 怎样治疗胃下垂? (1)加强营养 胃下垂的孩子形体消瘦,营养不足,所以应该选用营养丰富、容易消化的食物, 尤其是蛋白质、脂肪的含量应丰富一些。由于小儿食量少,应该用少食多餐的办法 逐渐适应胃的承受能力。进餐后应该有一段时间平卧,切不可暴饮暴食。经过一段 时间的饮食调养,身体会逐渐强壮起来,胃下垂的症状也就会大大减轻了。 (2)全身性康复锻炼 患儿午饭后取头低位、垫高骨盆的姿势仰卧床上20~30分钟。仰卧后双腿伸直, 然后抬高、放下,反复进行数次,稍事休息,再重复做数次。也可在仰卧时,双腿 做仿蹬自行车的动作。晚饭后散散步,回家后再仰卧床上,自行按摩腹部,从脐下 轻柔地向上按压,然后在胃脘部做环行按摩。每天坚持可使胃逐渐上移。 (3)仰卧起坐锻炼 患儿仰卧在硬板床上,头部端正,双腿伸直,足尖向上,双手放在大腿两侧, 全身肌肉放松,做腹式呼吸,即吸气时腹部隆起,呼气时腹部下陷,反复做数次。 一呼一吸应保持每分钟16~18次。吸气时思想集中在下腹部的丹田穴(脐下1.5寸处) ,呼气时思想也要集中,四肢肌肉随呼气而放松。15分钟后做仰卧起坐,即身体 平卧,双手放于头后,收缩腹部肌肉,上身由平卧位渐上抬,双肘向膝部靠拢, 随后复位。仰卧起坐次数由少而多,逐渐增加,3个月为1疗程。 康复锻炼期间,严禁做跑跳动作,不要长时间站立或久坐。 中气下陷型胃下垂有何临床表现,如何施治? 临床表现:形体消瘦,食欲不振,食后饱胀,呃逆,上腹部疼痛,身体乏力, 舌体胖大苔白,脉沉无力。治以举气升阳,服用陈映山调中消疳丸及陈映山加味 陈夏六君丸,每天3次,每次各3克。 脾胃阴虚型胃下垂有何临床表现,如何施治?
临床表现:形体干瘦,口渴喜饮,饮后胃脘不适,不思饮食,食后倒饱,手足
心热,苔白少津,舌质红,脉细无力。治以滋阴养胃,健脾益气。药用陈映山 滋肾育阴丸、陈映山健脾和中丸及陈映山加味陈夏六君丸,每天3次,每次各3克 脾肾阳虚型胃下垂有何临床表现,如何施治? 临床表现:形体消瘦,畏寒肢冷,渴不喜饮,胃脘不适,不思饮食,食后饱胀, 腹胀矢气,苔白而润,舌体肿大,脉沉细弱。治以温中健脾,补气冲阳。药用陈映 山补肾还少丸、陈映山健脾和中丸、陈映山加味陈夏六君丸,每天3次,每次各3克 胃下垂有哪些外治法? (1)推拿法 腹部取穴:鸠尾(剑突下0.5寸)、中脘、气海、天枢,仰卧位,术者站于患者 右侧,以推揉鸠尾、中脘为重点,循序往下至腹部,以脐周天枢、气海为重点按 揉,并用托法,即医者四指并拢,根据胃下垂的程度不同,自下而上托之。 再以摩法在腹部治疗(逆时针方向操作)14分钟。 背部取穴:肝俞(背部第9胸椎旁1.5寸)、脾俞(背部第11胸椎旁1.5寸)、 胃俞(背部第12胸椎旁1.5寸)。患者取俯卧位,以轻揉的滚法,沿脊椎两侧操作, 重点在胸6~12两旁的穴位,然后在脾俞、胃俞按揉10分钟。 ( 2) 针灸法 取穴:中脘、天枢向下斜刺外陵,气海向下斜刺关元。用补法,留针10~20分钟 恶心呕吐,配上脘、内关,用平补平泻法,留针20~30分钟,和中降逆;如合并有 溃疡病,可配巨阙、内关、公孙、脾俞、胃俞,用补法, 留针10~20分钟,以温中止痛;阳虚灸关元、气海;阴虚者加阴陵泉、太溪;气虚 加足三里。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,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。 (1)胃下垂的病因 胃下垂的发生多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,肝胃、膈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弛,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弛等因素,加上体形或体质等因素,使胃呈极底低张的鱼构状,即为胃下垂所见的无张力型胃。 (2)胃下垂的症状 下垂明显者,常表现上腹饱胀不适、隐痛、进食后疼痛加重、消化不良、恶心打嗝、不思饮食、大便秘结或溏薄、矢气频频、腹部有重坠感、用手托腹部则感舒适,久病后可见焦躁、心烦、心悸、失眠、头昏眼花、血压低、站立过猛或突然站立可发生昏厥等表现。 (3)胃下垂的诊断 x线钡餐摄片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,可显示无张力的胃。饮水胃腔充盈后B超可测出胃下缘人盆腔。光学纤维胃镜检查,也有助于胃下垂的诊断。 (4)胃下垂的治疗 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 对症治疗。消胀、便秘,可选陈映山调中消疳丸 合理饮食,少食多餐,食后平卧。 、 加强腹部肌肉的锻炼,以增强腹肌紧张力。 中药治疗效果更好。 (5)胃下垂的预防 饮食慎重。忌暴饮暴食,减少腹腔的胀满不适感;不宜一次性大量喝汤水以及吃体积大、难消化的食物。过多的汤水、难消化或体积大的食物能够使胃内容物体积和重量增加,使胃承受压迫而加重下垂的程度。 蹲着吃饭。吃饭时采用蹲式,使胃下方的脏器对胃起垫托作用,以减缓胃内负荷。有关统计材料指出,连续3个月蹲着吃饭,有5年以内胃下垂病史的患者可以治愈;有10年病史的患者,坚持半年,也可以治愈。需要注意的是,不仅要在吃饭时蹲着,吃完后仍要继续蹲15分钟左右,蹲后起立的时候,要慢慢站起,防止体位突然变化而发生眩晕。 细嚼慢咽。咀嚼是利用咀嚼肌和牙齿的力量将食物捣磨碎细,这种力量比胃的磨擦力强大得多,一个人的咬力可以达到200~300kg,而胃蠕动的力量只不过几十克的推动力。胃的消化功能主要不是机械捣磨,而是“化学”消化。细嚼慢咽,将食物磨碎的同时,还能在口腔中让食物和唾液中的消化酶充分拌匀,增加消化过程。这样做对减轻胃负担,预防胃下垂显然十分重要。 上楼梯。具体方法:开始时,可以一步一阶地上,然后逐渐过渡,达到一步两阶,上下往返,做10分钟左右,每日3次。上下楼梯的速度要循序渐进,由慢到快,运动量以达到心率每分钟120次左右为准。此法可增强腹肌紧张度。 做仰卧起坐。仰卧起坐能够使腹肌和韧带的力量增强,是疗效明显的防治胃下垂的方法。具体做法是每天练习3次,每次lO分钟左右。开始时由于腹肌收缩力差,可能坐不起来,或者只能起坐几次,并且第2天有腹部酸痛的感觉,但只要坚持下去,酸痛就会消失,起坐次数也会渐渐增多。特别指出,饭后30分钟内不宜做仰卧起坐。 做俯卧撑。俯卧撑一方面可以增强腹肌的收缩力,一方面可以改变胃的悬垂状态,有刺激胃蠕动、改善胃功能的作用。 胃下垂患者三忌:忌暴饮暴食;忌畅饮汤水和吃不易消化的、体积大的食物;忌过度疲劳。
|